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当年音乐人怎么评价刀郎?内地都在骂,港台全在夸,这说明了啥?

2023-07-29 17:57:27 来源:专注教育木暖月

评论

一首《罗刹海市》让刀郎再次走上风口浪尖。距离他2002年的那场雪,过去了整整20年。

20年了,从刀郎当年忽然走红,到今天再次成为歌坛热点,不变的依然是对他音乐风格那些争议。


(资料图)

那么,到底该怎么评价刀郎呢?

让我们看看当年刀郎刚刚爆红时期,两岸三地音乐人都是怎么看待评价他的音乐。

先说大家熟悉这几位。也是这次刀郎新歌疑似“内涵”对象。

杨坤,啊,这个杨坤对刀郎简直是痛心疾首,直言刀郎音乐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

后来杨坤和汪峰站一起的时候,也有类似言论

基本上就是那种不屑一顾,什么玩意那种感觉。

再说那英

其实相对于杨坤来说,那英对刀郎评价其实没那么低。当然那英也说刀郎音乐土,审美太差。原话是刀郎“他不具备审美观点”。

也是站在高高在上那种感觉。看不起刀郎这种下里巴人。

但是呢,那英算比较实诚,虽然看不起刀郎音乐,但是也承认销量这方面,“我们都没有卖过他”。

所以那英还承认刀郎很火,我觉得这点算比较客观的了。

好了,其他内地音乐人观点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结一下,就是觉得刀郎音乐是异端,他们名门正派看不上,那都是邪门歪道。

其实不怪那英等人会有这种观点。因为那英祖师爷们也都是这么看刀郎的啊。

看这个新闻,在2007年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些网络歌曲最火时期,那英老师谷建芬等内地学院派音乐人,开了个座谈会,集中批判网络音乐低俗,刀郎被点名批判。

所以看出来了吧?难怪那英对刀郎有这种看法啊,她祖师爷这辈人都这么看刀郎啊。

说起谷建芬,她曾经这样评价过那英。说“(那英)话特别多,谁的事她都管,长了好嗓子,配着个狗脑子......”

挺有意思哈。

最近网上有人拿谷建芬这段话批那英,说那英就是没脑子所以批刀郎。其实你要看谷建芬原话,人家对自己爱徒还是爱护有加。只不过说那英脑子比较简单,喜欢管闲事,乱说话,性格直爽的表现嘛。但是对那英音色谷建芬还是称赞有加啊。

至于谷建芬自己,对刀郎也都看不惯。

这就是当时内地学院派音乐对刀郎普遍看法。

然后再看香港、台湾那边,对刀郎都怎么评价。

比如谭咏麟,这个很具有代表性。谭咏麟对刀郎是特别欣赏,听了刀郎的歌儿,马上邀请刀郎给自己写歌,后来这首《披着羊皮的狼》也曾火爆一时。

谭咏麟怎么评价刀郎音乐?

他说从来没有听过这种风格?第一次听就傻了,那种西北大漠苍茫荒凉感觉,扑面而来。

谭咏麟说自己在香港唱了30年歌,从来没有这种风格音乐,所以一听就特别欣赏。

这是香港音乐人代表。

再看台湾。罗大佑怎么评价刀郎?

大概是2000年代初期,罗大佑在一次节目里接受采访,直言说自己这些年不听(流行)音乐了,主持人问他有没有听过最近很红的SHE啊这些,罗大佑都说没听过。

但是主持人问到刀郎的时候,罗大佑说听过,还蛮有意思。

罗大佑具体谈了一个细节,说刀郎歌曲最后收音那一下,很有韵味。

罗大佑这种一代宗师,对其它(小女生)流行歌曲都不感冒,谈到刀郎就比较欣赏。这就很能说明点啥了。

再看李宗盛。

这篇新闻报道说李宗盛“从没看好刀郎”,明显标题党了。因为李宗盛自己都给刀郎新专辑做制作人了,怎么还能不好看呢?

李宗盛原话是接受采访,有点端架子。记者问他给刀郎做制作人是看中他哪一点?李宗盛大概是被这个问题有点反感,所以故意说反话,说没看好他。但后面也说刀郎嗓子还行,唱得挺有特色。因为他走红了,所以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听他的歌,结论是“他有那个范儿”。

所以,仔细阅读李宗盛原话,他对刀郎其实也挺欣赏。但大宗师的架子还是要摆摆谱,什么我看好他?当年我红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好了,看完两岸三地音乐人对刀郎评价,总的感觉是什么?就是内地音乐人基本上都对刀郎持批评意见,但港台音乐人对刀郎则是欣赏有加。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就是港台流行文化一向比内地更接地气。

注意,我强调一点,是流行文化。

港台流行文化,不仅是在音乐方面,而是在影视剧全方面都比内地接地气。

最典型还是要看港片。

90年代那会儿,可以这么说,港片代表了中国电影最高成就。

内地电影大多数都是,怎么说呢?平庸乏味,无聊至极。除了少数严肃题材,比如电影《大决战》系列,那种恢弘历史感,那种沧桑巨变,宏大场面,港片绝对拍不出来。

但《大决战》毕竟是少数个例。同样是马绍信主演,同样的题材,《大追歼》就拍得让人一言难尽。

充满了那个年代主旋律题材电影通病,生硬说教,伟光正,高大上,太高高在上端着架子那种感觉,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不信你可以找来看看。

当时内地其它电影,也都有类似毛病。一个典型毛病,就是故事性不强,可看性不强。

一个电影,让观众看不下去,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恐怕都不太合格。

这就是不接地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太复杂,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非要说的话,我觉得是那种文艺创作个人表达方面限制太多,不展开了。

反正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就好比说北宋院体画,追求一个高雅,典雅,

画得好呢,那是真的好,充满高贵典雅感,画不好呢?就是不接地气,太高高在上。

反正这种东西呢,就不太适合大众,不太适合流行文化。它基本上就是上流社会一个小圈子里面,才能欣赏的那种美。

当然,这不是说内地流行文化就是走这种路线。流行文化,流行歌曲呢,和古典乐,交响乐那种纯上流社会音乐还是有点区别,毕竟还是毕竟兼顾大众口味。

所以我不是说当年内地流行音乐就完全是那种高高在上。实际上,内地流行音乐,当年也从很多民歌里面吸收了很多养分。就拿谷建芬来说,她很多作曲都借鉴了民歌。但总的来说,谷建芬这些音乐家,还是属于学院派。

学院派就讲究一个雅,所以不喜欢俗。你听谷建芬代表歌曲。尤其是《三国演义》两个主题曲,对吧?就是那种高雅感觉。

好是真的好。

可惜,这种曲风需要天才,但凡平庸一点,就画虎画皮难画骨,得不到那种韵味,就只剩下乏善可陈,一句话,不好听。

这是学院派通病。

学院派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太讲究出身,必须是经过正规训练,他才觉得你够格,在学院派那,他有一个门槛,老觉得别人都没入门,老觉得别人是邪门歪道,不走正道。所以对刀郎这种音乐,他们就看不上,觉得哪里冒出来的土老帽?这也叫音乐?

但是港台流行文化就没有这个毛病。因为港台流行文化,非常市场化,就是看你能不能卖座。不能卖座什么都是虚的。

所以,相对来说,港台流行文化不讲究出身门第。流行歌曲,好听就行,观众喜欢听就行。不排除会出现一些流行病毒式的流行歌曲,确实格调不高,就是旋律洗脑,但只能喧嚣一时,时间长了,就会被观众遗忘,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还能传唱下去的歌曲,肯定也能出精品。

还有一点,就是大众流行歌曲审美风格,其实也会变。像周杰伦最初刚红那会儿,被很多人看不上,觉得那是不正经唱歌,但后来周杰伦也开创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就好比周星驰《大话西游》,这种无厘头风格最开始被很多内地电影人批评,觉得这是啥玩意。后来不还是被年轻人奉为经典?

因此,文艺创作还是要给予一点自由空间,允许市场自由竞争。时间长了,自然能筛选出精品。切忌抱着学院派高高在上那种态度,条条框框太多,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上。

从刀郎歌曲当年两岸三地这些评价,相信你应该能得出一些感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