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山中的劳动者 每日快报
2023-04-30 22:49:50 来源:北青网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芦笙制作非遗传承人——51岁的梁瑞辉(2023年4月26日摄);右上、中、下图为梁瑞辉在制作、调试芦笙(2023年4月26日摄)。 梁瑞辉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芦笙制作技艺。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芦笙市场需求量大增,梁瑞辉开始以制作芦笙和传承芦笙文化为主业。他现在每年要制作400多支芦笙。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90后”苗族姑娘贾宥凌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的工作室直播带货(2023年4月24日摄);右上、中、下图为贾宥凌在坡会上做直播(2023年2月6日摄)。 大学毕业后,贾宥凌在外闯荡多年。2019年,她返乡创业,借助直播和短视频销售大苗山的农副产品、宣传家乡的旅游资源。如今,贾宥凌每年能销售数万件苗乡特色产品。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49岁的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杨洪英(2023年4月25日摄);右上、中图为杨洪英在刺绣(2023年4月25日摄);右下图为杨洪英在刺绣比赛中(2019年10月18日摄)。 杨洪英自幼学习刺绣,1998年起,杨洪英开始以制作苗衣和传承刺绣文化为业,平均每天穿针引线上千次。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资料图片)
拼版照片:左图为46岁的韦德王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林场里(2023年4月23日摄);右上、中、下图为韦德王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时走访村民和更换汽车轮胎的画面(2019年12月16日摄)。 韦德王是当地一名基层干部,2018年至2021年,韦德王在八好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磨坏了29条轮胎。如今,他到林场工作,依旧穿梭在重重大山间,为瑶山的绿水青山继续奔走。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47岁的梁足英在夜校教室里准备上课(2023年4月25日摄);右上图为梁足英在摘野菜,准备销往县城(2021年6月12日摄);右中图为梁足英在夜校教室里上课(2023年3月15日摄);右下图为梁足英(右三)和姐妹们在种树(2023年3月16日摄)。 小时候没有上过学的梁足英,从2020年3月起在夜校学习文化知识。以前不会讲普通话不识字的她,如今每天都能通过微信、电话和商家联系,将苗寨的野菜销售到县城。梁足英说,不断坚持学习让她的劳动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教学点53岁的老师潘先锋(2023年4月25日摄);右上图为潘先锋给孩子们辅导功课(2022年1月12日摄);右中图为潘先锋在黑板上写字(2023年4月25日摄);右下图为潘先锋在给学生辅导功课(2021年11月25日摄)。 潘先锋从教30年,大多数时间在教学点工作,经常一个人承担语文、数学、体育等科目。他平均每天上5、6节课,30年来总共上课超过3万节。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73岁的老人梁安合(2023年4月25日摄);右上图为梁安合(右)和老伴在田间插秧(2020年5月21日摄);右中图为梁安合展示收获的稻谷(2020年9月10日摄);右下图为梁安合劳作归来(2019年3月25日摄)。 梁安合一家有两亩多田,50多年来,梁安合一共插秧10万多株。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40岁的吴妹富站在亮布小广场上(2023年4月25日摄);右上图为吴妹富(右)在亮布文化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亮布(2020年10月25日摄);右中图为吴妹富(右)扛着亮布槌参加亮布文化节(2020年10月25日摄);右下图为吴妹富在劳作(2017年11月9日摄)。 传统苗族亮布制作工艺复杂,需“千锤百炼”。吴妹富自幼学习亮布制作,每年都要捶打亮布10多万次。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蓝志平展示七百弄鸡(2019年11月10日摄);右上图为在弄雄村七百弄鸡养殖产业发展动员会上,蓝志平动员群众发展土鸡养殖(2016年8月17日摄);右中图为在弄雄村七百弄鸡养殖场,蓝志平在查看种鸡的生长情况(2019年11月10日摄);右下图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蓝志平(右)捐赠七百弄鸡(2023年4月15日摄)。 蓝志平是弄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4年8月,在外闯荡多年的蓝志平返回家乡,规模养殖七百弄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蓝志平成立养殖合作社,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打造七百弄鸡产业基地。目前,合作社一年出栏20多万羽七百弄鸡。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55岁的村民龙革雄(右)和妻子罗桂枝(2017年8月1日摄);右上图为龙革雄和村民们在山上种树(2013年5月15日摄);右中图为龙革雄和妻子罗桂枝合影(2022年3月20日摄);右下图为罗桂枝在山上种树(2021年3月3日摄)。 铜板屯曾经是一个“空巢村”,一度濒临消失。2012年,外出闯荡20多年的龙革雄和几位村民返回家乡发展水果种植和观光旅游。十多年来,他们种植了2万多棵李树。如今,铜板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村”。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81岁的老人龙耀星(右)和老伴莫杏昭(2022年3月20日摄);右上图为龙耀星和村民在山上护理树苗(2013年5月21日摄);右中图为龙耀星(左三)等在山上准备种树(2013年5月15日摄);右下图为龙耀星和老伴莫杏昭在花丛中散步(2014年2月21日摄)。 铜板屯有种李树的传统,龙耀星从小就跟随大人上山种树,每年都要种上几十棵,累计种树数千棵。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60岁的村民龙飞任(2022年3月20日摄);右上图为2012年10月21日拍摄的铜板屯;右中图为龙飞任(左一)和村民们在山上规划铜板屯的发展(2013年6月19日摄);右下图为2019年3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铜板屯。 铜板屯曾经是一个“空巢村”,一度濒临消失。2012年,外出闯荡20多年的龙革雄和几位村民返回家乡发展水果种植和观光旅游。十多年来,他们种植了2万多棵李树。如今,铜板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村”。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85岁的老人龙显星(右)和老伴巫福昭(2023年4月24日摄);右上图为巫福昭在喂鸡(2013年7月23日摄);右中图为龙显星和外孙女在一起(2013年7月24日摄);右下图为龙显星(右二)、巫福昭带着已经长大了的孙悲们卖土特产(2021年2月15日摄)。 铜板屯有种李树的传统,龙显星和巫福昭从小就跟随大人上山种树,每年都要种树几十棵,累计种树上万棵。如今两人年事已高,已经不再种树了,但他们依旧牵挂着李树的生长情况。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44岁的村民韦寿基在展示陀螺(2023年4月22日摄);右上图为韦寿基和村民们在陀螺比赛中(2023年4月22日摄);右中图为韦寿基在制作陀螺(2023年4月29日摄);右下图为韦寿基展示刚刚做好的陀螺(2023年4月22日摄)。 近年来,仁良村大力弘扬陀螺文化。作为当地传统陀螺手艺人,韦寿基已经做了上千个陀螺。他还每周组织村民进行陀螺比赛,积极传承非遗文化。 在广西的大山里,众多劳动者扎根农村,数年、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他们是教师、农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多彩的劳动果实,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4-30)广西:大山中的劳动者 每日快报
- (2023-04-30)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物理怎么样的与化硕士有哪些方向
- (2023-04-30)365.5万人次!长三角铁路今日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 (2023-04-30)游客在景区公厕过夜?黄山回应 天天热讯
- (2023-04-30)天津河西区总工会举办“礼赞劳动·咱们工人有力量”职工文艺汇演-环球报道
- (2023-04-30)准备迎新! 焦点快看-播资讯
- (2023-04-30)night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night是什么意思
- (2023-04-30)世界最新:坚守岗位度“五一”
- (2023-04-30)常山药业(300255)报收于5.17元,上涨2.38%|当前头条
- (2023-04-30)世界微动态丨你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他们正在全力巡查……
- (2023-04-30)word页眉处有一根横线怎么去除不了_word页眉处有一根横线怎么去除
- (2023-04-30)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主任设计员金鑫:从制图员到技术骨干的完美蜕变
- (2023-04-30)劳动节快乐图片2023五一祝福文案 五一问候语 最新五一劳动节幽默祝福语 实时
- (2023-04-30)黄河壶口瀑布两侧被砌围墙,游客吐槽称为防“偷窥”,沿线多地回应-环球讯息
- (2023-04-30)本泽马解锁皇马生涯350球里程碑,弗洛伦蒂诺亲自赠送纪念球衣_今日热文
- (2023-04-30)环球速看:惠济区花园口镇“五一”坚守岗位 展现风采
- (2023-04-30)承认车辆侧面碰撞试验“造假” 丰田章男道歉:我们错了_环球信息
- (2023-04-30)中指研究院:4月重点房企销售环比下降 头部房企销售增速较快|焦点讯息
- (2023-04-30)珂里叶特氏分支_珂里叶特氏|环球速讯
- (2023-04-30)交通运输部:4月30日全国公路水路预计发送旅客3250万人次
- (2023-04-30)世界热点评!废品二重身教程索引
- (2023-04-30)恒大保险官网首页入口-恒大保险官网首页
- (2023-04-30)自驾车去北京南站接送站 避拥堵可选周边立体停车场
- (2023-04-30)课间操,舞从敦煌来_每日短讯
- (2023-04-30)异界学校
- (2023-04-30)氢氧化铜是什么颜色的_一起来看看
- (2023-04-30)小米手机抢购流程图_小米手机抢购流程
- (2023-04-30)丝光棉男装t恤_丝光棉
- (2023-04-30)环球即时看!假面骑士Geats第33话剧情简介,浮世英寿顺利复活
- (2023-04-30)五月到 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是什么情况-焦点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