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创业中的微创新与幸存者偏差

2015-11-18 15:30:13 来源:

评论

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做一个单纯的产品设计时,我们都会采取借鉴他人的方式来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人会根据存在即合理的原则,将市场上各种所谓之成功案例拼装在一起,当他们把这看似完美的杰作推向市场时,却发现这种东拼西凑不一定可以复制前人的成功。失败多次后,有人竟总结出复制成功是一门玄学的结论。那么我们就此来剖析人性,来探讨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我举一个很简单,但是富有争议的例子:中药是否是一门玄学?认为中药可以治病这一派人的观点往往是“基于实践观察”的,他们身边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确实有过被中药治愈的经历。对于反对派而已,他们毫不否认这点事实,但他们秉持的观点是未治愈者与致死者是不会发声的,所以他们坚持认为只有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的方法论才能称之为科学。从统计学上讲,我们讲前者的认识偏差称之为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最初源于二战时期的一个故事。盟军为了减少轰炸机在敌军放空炮火下的损失,采取统计战机不同部位的弹孔来决定加固战机的哪些部位。经过统计轰炸后幸存返回飞机的数据,大家发现一个问题:飞机最致命的发动机和驾驶舱重点率竟然是最低的,而飞机其他部位弹孔又非常稀疏。也就是说只有坠毁了得飞机才具有真正的统计价值,但是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坠毁的飞机很难再被找回。

往往幸存者偏差会在我们的主观心理上作祟,由于人的行为与对事物的判断本质也是一种主观的对外界的统计而做出的结果,这种偏差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判断。这就好像在我们的印象中飞机经常发生空难,而事实上飞机是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只不过不出事情,电视上不会报道;我们总觉得地铁人满为患,但地铁其实一直亏本运营,因为我们总是在人满为患的时候才去挤地铁;我们总觉得外国人都非常的有钱,因为乞丐没有钱来中国让你看见......你会发现很多我们眼中的事实在我们的主观认识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也就致使我们在借鉴所谓成功案例时,并没有取得相应成功的原因。它真的“存在”么?它的确存在。它真的“合理”么?它未必合理。

让我们来回到那些真实的,所谓成功的案例上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火”了APP屡见不鲜,刨去微博、微信、淘宝这些处于第一梯队的APP之外,美团、滴滴出行、宜人贷这种从O2O、P2P等各种领域切入的APP也都逐渐成为装机必备。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已然成为创业者眼中的典范。在年初资本过热的时代,无论是初出茅庐的90后,还是久战沙场的互联网老兵都杀向了O2O、P2P等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其融到的资本数目来标榜自己的成功,而一些成熟型的公司也跟风全盘移动互联网化,就某房屋租赁公司而言,连签订租房合同也要在手机上完成。其中一个月抄一款APP的公司不在少数,市场上大量同质化的APP泛滥,就在这样的一股浪潮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初创公司能流行起来的APP寥寥无几,比较草根的几个就如:格子课表、脸萌、礼物说来讲,很多都是快速的兴起,快速的没落,更多的公司则停滞于A轮甚至是天使轮,与此同时,那些互联网巨头们却像是真正的赢家,不断的在各个领域里扩张,渗透更多的用户,盘根错节的划分势力。

以上的情况让我想起宋鸿兵前几天在《鸿观》中讲的一个例子,就是墨西哥这个国家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年之后的一个现状,人们借鉴以往的自由贸易区的案例,想当然的认为,自由贸易势必会带来经济上的高度繁荣,然而20年后的墨西哥在诞生了诸多富翁寡头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和贫困人口的飞速增长,偷渡到美国的墨西哥人没有减少,反而此类情况愈演愈烈。在这里,无论是宏观的政策制定者,还是微观的民众都出现了幸存者偏差,他们都想当然的认为自由与繁荣之间有着正向的联系。但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加以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自由究竟为什么会带来繁荣,哪些案例中自由带来的是贫困、杀戮或者是战争呢?如今,互联网创业问题也就在于此,抄袭并不是一种罪,就拿历来“微创新”的鹅厂来说,一直是互联网界的常青藤。中国有句俗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那么究竟什么是“会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