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科技科普惠农 科学素质提升 ——中国农科院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活动见闻_世界速看料

2023-05-04 11:33:21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评论

种类丰富的蔬菜、瓜果和花卉,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加工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装备……日前,中国农科院启动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活动。“科技科普惠农 科学素质提升”是今年活动的主题,全国35个院属单位同步举办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吸引公众现场感受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融入农业科研场景,体验农业科研工作,观看科技表演秀,打卡农业科普市集。  

科技支撑多元化食物供给


(资料图)

活动展出了众多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科技新成果,米面油、肉蛋奶、花果茶、棉麻日用品等,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多元化食物供给的丰硕成果。

食用菌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蔬、果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精心打造“蘑菇”世界,组织开展“菇事知多少”主题活动,展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就,呈现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科研成果。“慧眼识菇”活动区现场讲解和展示着常见食用菌的种类,青少年通过动手实验环节掌握孢子印的制作方法和用处;“安心视菇”活动区介绍了国内常见毒蘑菇种类、毒蘑菇的识别及危害;“妙法食菇”活动区向公众详细介绍了食用菌营养和保健价值、食用菌嘌呤含量及其安全性、食用菌干品的泡发方法、多种食用菌的烹饪方法等,现场公众还品尝了由食用菌制作而成的美味零食。

农经所以“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大食物观”为主题开展活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团队专家张永勋博士的科普报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大食物观”,带领社会公众了解遗产地特色农业、特色饮食、传统制作技术及其在地方食物营养安全中的贡献。活动现场展示了小米、大米、生姜、板栗、茶叶等特色优质农产品,让公众进一步加深了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和大食物观的认知。

加工所举办了“从‘经典’到‘现代’膳食文化&科技之旅”农科开放日活动,系统介绍了关于膳食起源、文化、加工、营养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科研工作者化身授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探索农产品加工的“神奇魔法”如何让食物变得更丰富更美味。“天然色素的奥妙”“凉皮灵魂——面筋制作”“蛋白质现‘真身’”“传统花馍制作”等实践内容,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亲自动手,充分体验到了科学与经典的奥妙。生产观摩环节,公众受邀进入到高大宽敞的食品加工中试车间,近距离感受面条机械化连续生产、喷雾干燥生产奶粉的过程。在授课老师细心讲解中,大家收获科技知识,感受科技赋能,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提升科学素养守护农业生物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存在种类多、防范难度大,严重危害和威胁我国农林业生产、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畜健康。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大安全问题和重要挑战,进一步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和公众防控参与意识,筑牢生物安全防线势在必行。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举办了主题为“探秘外来入侵物种·守护农业生物安全”的科普专场活动。

在科普宣讲区,植保所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外来入侵物种》科普视频;开展了《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必要性》的科普宣讲,对身边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案例讲解;同时,团队专家、研究生与小朋友们针对入侵物种科普知识开展了互动问答,气氛热烈。据专家介绍,目前,已被确认入侵我国的农林外来入侵物种有660余种,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比如,“能吃能生能飞”的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一分钟一英里”扩散危害的入侵植物薇甘菊、具有“毁灭性损失”的作物病虫害番茄潜叶蛾,梨火疫病、以及“全球通缉”的外来动物巴西龟……在科普展览区,重点管理物种介绍、防治方法以及管理办法等,均被以展板形式进行了详细展示。在科普游戏区,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设置了入侵物种拼接画、标本制作和自然笔记等动手制作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

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们亲眼看到了身边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活体和实物标本,认识到了一些常见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特征及其造成的危害,初步了解到了如何预防与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并学习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大家纷纷表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人人有责,要从自己做起。

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中心主任刘万学研究员希望广大公众要积极加强学习,要对何为外来入侵物种、身边有哪些是外来入侵物种、以及如何预防和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意识,并积极投入到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共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点燃热爱农业科技的“火种”

生物所围绕“探秘微生物,丰富大餐桌”主题,组织开展了有学有做、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青年科研学子精心准备了科普小讲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和《未来食品,营养美好生活》,向公众科普微生物知识和微生物发酵等技术,展现利用生物技术改善食物特性、提高营养价值的科技“食”力,畅想微生物对“大”食物的科技助力,并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想探索微生物的奥秘,不如亲自动手。两个展示实验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尤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发现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展台前,大家纷纷一试身手,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类细菌,从平板上一窥微生物菌落“真容”;学习了解微生物分类小知识,在参观展台展示的多种多样的食用菌蘑菇,真切了解这些与我们生活和餐桌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生产能手微生物”更是让大家兴趣盎然,使用一点凝乳菌或发酵菌种,牛奶就能变身为可口的奶酪和酸奶,亲眼见证微生物小小身躯绽放大大能量,而了解了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和调味品的小奥秘,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受益良多且乐趣无穷。

科技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最美的梦想,沉浸式融入科研讲座、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后的孩子们,尽情抒写自己的希望梦想,抒发自己的活动感受。当一颗童心在这里萌发科技的种子,对科学的向往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求索的大门,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追逐梦想。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介绍,“农科开放日”自2019年设立以来,共吸引超过1800余万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农民等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中国农科院,感受农业科普魅力。今年,中国农科院继续开展“农科开放日”线下科普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向公众宣传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拉近公众与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距离,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