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智汇潇湘丨袁芳芳:揭开“高温刺客”的神秘面纱|环球百事通

2023-06-03 02:00:10 来源:红网

评论

热射病的重要致死机理被发现了——高体温激活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通路,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袁芳芳长期从事重症中暑等危重症的多脏器衰竭基础研究和临床一线工作,2022年,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揭开了“高温刺客”——热射病的神秘面纱。


(相关资料图)

首次发现热射病的关键分子

“一些重症中暑的患者送来,我们按常规的降温等方式处理,虽然患者体温迅速降至正常,但最后还是走向死亡。”袁芳芳向记者讲述了她在临床工作遇见的真实事例。

2012年,硕士毕业的袁芳芳进入南部战区总医院攻读博士。通过临床观察,其团队发现南方地区尤其部队系统内人们中暑现象极为普遍,且死亡率很高。热射病又称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在逐年增加。然而,多年来,高体温如何导致脏器损伤与机体死亡的机制并不清楚。

“我们认为,肯定存在其他某种机制引起热射病死亡,而不是简单的高热物理因素。”袁芳芳说,源于对学术的共同追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教授关于脓毒症等超高的科研造诣,以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等,深深吸引了她。2018年她从广州回湘,加入吕奔团队,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该团队采用高环境温度(39℃)与高湿度(60%)制备热射病小鼠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热射病中的作用,并首次发现ZBP1是热应激活化RIPK3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分子。

传统观点认为,热射病可能主要源于高热单纯的物理性损伤,因此临床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降温和支持治疗。然而,袁芳芳以及团队成员发现高温会激活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通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便给患者降温后,其仍可能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他们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既往国际学术界关于高温直接“杀死”细胞的观点,为热射病等危重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新思路。

科研来源于临床也终将回归临床

袁芳芳说,她特别感谢在外学习期间加入范杰教授的实验室。这让她学习到众多全新的实验技术,逐渐培养了系统性的科研思维,并慢慢开始独立设计课题及实验。她很高兴地说:“回国后撰写的第一份标书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便获得了资助,我感觉很幸运,也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一种认可与莫大鼓励。”

“科研路上少不了荆棘和波浪,这些困难不仅仅局限于课题思路或实验技术方面遇到的壁垒,有时甚至是前所未见的。”袁芳芳告诉记者,有时他们为了获取某项实验数据,大家会辗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完成相应实验,而熬夜、通宵对于他们更是常有的事。

从在实验室“扎根”到顶级期刊“生长”,每一段经历都必不可少。袁芳芳表示,相关知识的积累是后续科研工作开展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少了前面任何一步,都无法得出今天的结论。

“而且,我们基于临床观察来做的科研,最后也希望其成果能应用于临床。”袁芳芳提及,她做科研的初心是想让更多临床病人得到救治。尽管科研过程可能有些枯燥,但不通过基础科研的大量探索,有些致病的机制可能永远不清楚,治病可能也就成了治标不治本。

就目前来说,对热射病患者的治疗仍然没有特效药,想阻断热射病的病程,除了降温,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脏器功能保护治疗。尽管业界对肾脏、肝脏等脏器功能治疗的设备和技术已很先进,但热射病的治愈率仍较低。加之危急重症不仅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袁芳芳希望未来能将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基于当下的重症中暑等危重病研究,进一步在特异性治疗药物或干预方案方面取得新进展,将研究成果服务于临床诊疗,“我想这对于临床病人会有更大帮助”。

“成果没有出来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是一粒芝麻,还是一个西瓜。”袁芳芳表示,想要实现这一突破肯定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她不会急于求成。因为一个好的成果肯定需要时间打磨,她也会抱着质疑精神在科研路上大胆走下去。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