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投资 >

新动态:“618”购购购,收好这份放心消费指南

2023-06-16 09:14:27 来源:江苏经济网

评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又是一年“618”,各大平台商家推出的形式多样的促销战已然打响。然而,海量的商品订单背后所引发的消费纠纷也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记者通过走访调查以及网络梳理发现,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物流配送等是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领域。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活动中,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称心的商品,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省消保委近期发布了“618”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消费时货比三家、按需购买、理性购物、安全消费。

拼购、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尽管相比往年的“烧脑游戏”,今年平台商家们在“618”大促期间的促销方式更为直接,然而层层叠加的“价格游戏”依然让消费者目不暇接,并可能暗藏着不少套路。“‘618’前价格是439元,‘618’涨价到了499元再参与大促活动,致使消费者买贵。”消费者卢先生遇到的便是一则商家利用“先涨后降”的价格漏洞致使消费者买贵的典型案例,提醒消费者需要密切关注商品的历史价格,以防坠入价格陷阱。此外,红包优惠券的使用也常常暗藏门槛。省消保委监督部工作人员龚永壮提醒,消费者在领取使用各类红包时,要提前了解清楚其使用条件,付款前要核对是否与自己计算的优惠价格一致,避免出现不能叠加使用、降价存在限额导致“满减不减”等情况。

“刚刚进到直播间的宝宝们麻烦给主播点一波关注,我们保证让家人们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直播间里主播们的话术似家人般亲切,然而商品实际的品质能否与吹上天的营销匹配?龚永壮表示,消费者在网购时要有防诈意识,选择在成熟正规的电商平台官网上购买,不要轻易相信直播间的口头介绍、冲动消费,不要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网页链接,可以从经营时间、消费者口碑、信誉等级等方面判断店铺是否值得信赖。许多社交媒体上的商家或代购缺乏第三方平台作为保障,商家资质、地址等信息无法确认,存在较大的消费安全隐患,发生消费纠纷后难以维权,消费者对此类交易一定要警惕,尤其面对当前互联网上以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添加所谓“官方客服”微信并进行转账的来电、广告或短信,更要注意防范,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

此外,“618”大促期间暴涨的订单数量,给商家发货和物流送货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延迟发货、错误发货、快递丢失等问题出现概率提高。对此,消费者应尽量避免购买急于使用或保质期较短的商品。收货时最好当场查验商品,如发现外包装破损、实物与宣传有出入、质量存在瑕疵等问题,要尽快联系商家进行退换货。对未能按时送达的货物,消费者要留意交易系统自动确认收货时间,及时联系卖家延长收货时间。

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