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八月新能源车交成绩单,线索先思考

2023-07-31 06:55:08 来源:雪球网

评论

吹泡泡逻辑首发原文链接

这篇我要串逻辑了,因为大概搞清楚了。以为我前面随机写的吗?很多都是跟着线索慢慢屡捋的,精力有限没法短时间串出来逻辑。今天我感觉我可以串一串这些线索了。


【资料图】

都知道车厂是“傲慢”的,你想和一个车厂部长见面吃顿饭?依稀记得以前一个公司的领导说过,打听到某部长的家人腿不舒服,亲自请了个中字头的保健专家飞到当地,去给部长亲戚服务,换来了部长赏光吃了一顿十几万的饭。

曾几何时,傍上车厂就可以衣食无忧了,而如今,电动化卷的车厂也有点忧心忡忡了,刚缓过神来,智能化又席卷而来,技术的进步倒逼车厂姿态一点点发生改变。比如说以前广汽系的供应商是进不了上汽的供应体系的,现在也可以进了。说跌下神坛有点夸张,但也谦逊多了。这种姿态的变化,业内的人是懂的。

记得很多年前,提到造车,业内人士都是一脸不屑:车是工业品,安全是第一位的,互联网造车?开什么国际玩笑,先不说用户买不买单,玩具车经得住碰撞测试吗?

现在看到了什么?以前说到头部车企,都是上汽、一汽、广汽等,电动化时候变成了特斯拉、比亚迪、甚至蔚小理,智能化头部的苗头又悄悄的变成了小鹏、华为系。

曾几何时,我也对蔚小理有点不屑一顾,看到某油中层买个理想,大家还取笑他。现在呢?以前帮中国造车的德国老大哥,都开始入股小鹏一起抱团智能驾驶了,而小鹏在G6出来前,业内都是看笑话的心态,盯着数据掐日子算他什么时候倒下。

还是那句话,传统车企躺不平了,如果说上半场电动化战役中因为“傲慢”输掉一城的车企,下半场智能化,他还敢怠慢吗?

其实关注智能驾驶,肯定还是从鸿博开始的线索:

6月初周总说英博数科的模式和德赛西威有相似的地方。

根据这个线索先向主机厂领域的专业媒体请教,随后又关注了小鹏也有算力中心,各大车企也开始围绕智能驾驶投建算力中心。

发现蔚小理都是走的英伟达的技术路线,对应上篇文章里提到的,为什么华为进展的不错呢?因为很多英伟达技术路线的企业在等英伟达的Orin芯片(Orin,是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于2019年推出、2022年量产),别人等待Orin的时候,华为就没有耽误。

那么国内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就可以大概分为华为系和英伟达系了,如果特斯拉的FSD将来进入,那就是三足鼎立了。

从上面几篇分析可以看出,车圈内对智能驾驶的态度有了些许的改变,当然这个改变也可以理解成车厂态度的微妙变化。现在华为系和小鹏风头正盛,传统车厂就愈发焦虑,一边他们觉得步子大了扯着蛋的小鹏,随着G6的推出,渐渐成了“头部”,又被教自己造车的德国老大哥看中了。

车企们一边面对巨大的智能驾驶资金投入,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小心翼翼,因为智能驾驶如果不能成为消费者买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那这些投入不转换成销量就没有意义,但如果不投入,那么万一智能驾驶成为车主买车的重要考量的时候,输掉电动化再输掉智能化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已经有小车企在上半场的电动化竞争力里出局了)

说到华为系的智能驾驶,从城市NOA角度,了解到了智能驾驶都在从无图向有图的转变,那么我写那篇写高德红外,本身也有蹲八一建军节的目的,也就中航电测狗屎运猜对了,而高德红外本身就是因为激光雷达会不会受益于智能汽车的无图化趋势,而让产品放量呢?

再从7月初写的车厂的焦虑那一篇里,可以了解到车厂目前焦虑的心态,对于下半年车市的展望,有的谨慎乐观,有的忧心忡忡。现在七月底了,大家担心的出口现在出问题了吗?貌似新闻里没有出现出口受阻。

文章中各位老师期待的汽车消费出政策了吗?高级别会议提到的“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促进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貌似是有期待的。

我写这篇文章时,又找某头部企业的供应商了解了一下数据,七、八、九月这个传统淡季,某头部车企的生产计划完成率很稳定,淡季不淡是有一定预期的。

其实把前面几篇搬来的业内聊车的内容连起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在加速影响传统车企了,从第一篇车圈对智能驾驶不太感冒,到小鹏G6出来有所变化,再到上周那篇开始重视智能驾驶。足以看到短短2个月,态度的变化。(不要怀疑,车圈态度的变化一定源自车厂态度的转变)

当然线索里少不了飞龙股份,我们都以为燃油车不行了,就卷新能源车,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差不多了,但是结合飞龙的过渡产品“涡轮增压壳体“的杀出,以及定增围绕华为的一系列电子水泵订单,也能清晰的看到主要方向集中在液冷服务器、充电桩、储能等。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大家不要忽略插电式混动,从车圈观点里也能看到,燃油车没补贴,新能源车有补贴,插电式混动就成了一个增长空间比较大的领域,这个业内观点和飞龙股份的涡轮增压壳体的放量,就可以验证了。如果不太理解就可以大概理解成以前涡轮增压都是高端一点的车型,现在低端车型都上了涡轮增压了,所以这块的增长空间就不容小觑了。燃油车不行了,新能源车空间有了,新能源饱和了,混动和智能化来了,再叠加上过去三年压抑的需求释放、政策的支持、海外出口高歌猛进,截至7月底没有发现海外出口受阻的新闻。

城市NOA功能会不会成为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呢?上一篇文章里,业内也在分析各大车企都制定了今年的N个城市的覆盖目标。(昨天还在和一个业内人士交流,不要盯着一辆车的利润,说不定以后车就是赔钱卖,辅助驾驶等软件收费)

那么八月初又到了各个车企披露成绩单的时候了,如果说6月份我只关注到了德赛西威和中科创达,对于赛力斯的走势糊里糊涂,既不信任也不理解。

经过后续的各个线索,已经看明白怎么回事了。淡季不淡有可能正在发生,无论是往头部集中(比亚迪、特斯拉)、可能爆发的智能化头部(小鹏、华为系的赛力斯、长安、北汽蓝谷)等等产业链里的各个参与者。

观鸿博可知人工智能(算力—大模型相关—调度—产业实验室—计算器)

观飞龙可知新能源(燃油车—新能源—插电式混动—华为/特斯拉—计算器)

这是我心目中大概的推理,有些公司,现在按计算器还是早了点。各位也可以自行推理,欢迎从业人员拍砖,说错了下一篇可以完善。吹泡泡逻辑首发原文链接

$赛力斯(SH601127)$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