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普惠金融的现在与未来 ——对话宜信CEO唐宁

2016-09-12 13:43:22 来源:

评论

2016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对于宜信CEO唐宁来说,可以说是颇为忙碌的一周。8月27日周六这一天,唐宁接受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邀请,与陈雨露、易纲、潘光伟、刘伟、贝多广等普惠金融领域的政府领导以及国内外行业专家济济一堂,围绕“新战略·新技术” 主题,共同研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和服务模式。在演讲环节,唐宁提出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有着小额信贷、微金融和能力建设三个阶段”,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这让与会人士感到耳目一新。

翌日,在由宜信、华创资本及《彭博商业周刊》联合主办的“硅谷对话北京”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投顾高峰论上,唐宁发表了以“预见未来”为主题的演讲,并在随后与全球最具影响的管理学大师拉姆·查兰先生纵论投资大势。

唐宁和他创办的宜信之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其奠基的意义似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早在2006年,唐宁就将这一全新模式引入中国,此后十年正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时代。而在三年前,唐宁首次举办“硅谷对话北京”高峰论坛,探讨金融与科技融合,以及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可靠而便捷的金融方案。

唐宁说,当他最早提出”普惠金融”概念时,就连宜信的同事也有些云里雾里。但就在这种无畏的探索之下,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今天凝结了科技、技术、数据以及安全等内涵的热词。而对于宜信而言,也籍此奠定了金融领域的资深地位。

唐宁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预见未来”式的贡献。所以,他对行业发展的本身,规则的制定、监管的层面等等,亦有着清晰的认知。

Question:《中国经济信息》杂志

Answer:宜信CEO 唐宁

Q: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您也参与了有关数字普惠金融建议的制定,所以想听听您在筹备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A:我们在过去几年里面一直积极参与筹备过程,几位同事,包括我自己都有较为深度的参与。这样一个过程来讲其实是多方互动、沟通交流的一个过程。因为普惠金融的创新过去很多都是散落民间,没有一个特别的组织、机制能够生成这样的最佳实践。

我觉得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来讲,已经把普惠金融已经提升到非常高的地位,应该说这是和它在金融中的作用来是相称的,这也形成了共识。我记得早年我在中国提普惠金融,在公司内部提普惠金融,真的是应者寥寥。我们把公司事业线、业务线叫普惠金融,同事就不解地问我:“普惠金融是什么?我回家跟家人没法解释我到底是做什么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努力,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流行的普遍说法,其发展态势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从我们实践者的角度来看,感受是非常深的。其实,普惠金融跟金融科技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金融科技本身是通过技术让金融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便利、更加可触及和更加美好。其实数字普惠金融就是说我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让未被覆盖的人群能够更好的获取金融服务。所以,它本身也是金融科技这个大潮的诠释。

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相关的组成部分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操落地方面的理论共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谈整个普惠金融,其中有小额信贷,它解决了所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工薪阶层、学生、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小额信用资金的获取问题和信用建立问题。而与此同时,它也还有其他相应的金融服务,包括保险、理财、支付、存款等等其他的这些金融服务。咱们过去一说普惠金融首先浮现在眼前的,可能就是尤努斯教授70年代在孟加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户融资难问题的实践活动。但其实在微金融其他的这些金融项、服务和产品项上来讲,普惠金融都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这是我说的第二个组成部分。

第三个组成部分我们叫能力建设。如何帮助这些受众人群更好的开展生产生活,这是普惠金融跟传统金融非常不同的特点。就是说你在给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展业和管理,类似这样的对于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我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化,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Q:最近监管部门出台了关于P2P的监管办法,您在这个问题上怎么思考?您认为在普惠金融在安全和创新之间应该取得什么样的平衡?

A:这是非常重要、非常深刻的问题。我之前比较形象的讲说普惠金融是“一键即达”,客户的体验就是通过一下点击,就能获取产品和服务,但关键的是用户获取的是否是好产品和好服务,时候是做好了风控、适合你作为理财者投资者或者借款人那样的服务。如果是的话当然再好不过。

一键即达的体验特别好,什么问题都不问直接到服务。但如果是低质量的、风控没有做到位的产品和服务,那还不如多几道关卡,你还能多想想。过去有一些理财节,怎么能够搞理财节?你说你是10%的回报,我12%,这个意味着什么?这什么都不意味着。当时大家说我的体验特别好,什么都没有做产品就送到嘴边,但是你要吃吗,到底是不是一个风控做到位这样一个生成的产品。

金融还涉及标准化和品牌化的问题,而随着监管的日益完善,好的金融也在慢慢显现。说数字普惠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互联网金融也好,都不能单纯地追求用户体验,在和风险控制方面,这是一个均衡的考虑。

近期监管办法的推出和落地,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确实能够迎来规范的、健康的、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格局。从我本身还有宜信的同事们来讲,我们作为这个模式的发明者始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底这样的模式能不能站住?能不能行得久?我觉得这跟基础设施大环境来讲是休戚相关的,只有一家或几家机构做的好还是不够的。因为本身这个模式大家都了解,(道德)风险确实客观存在。

有了这样的监管格局、体系之后,对于行业而言将带来非常大的推动。过去我们要求自己给自己戴紧箍咒,就是说你如果来我们这个平台上做出借人,我们展现我们的风控水平、管理水平。这些在下一阶段都会变得顺理成章,所以我觉得(监管规则的出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Q:目前发展普惠金融在您看来有哪些瓶颈,又该如何去打破?

A: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共识的形成。所以借着这次G20峰会的召开,对数字普惠金融来说也是构建共识的机会,使其为更多人所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刚才提到我们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克强总理提的融资难融资贵到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需要区分轻重缓急。总理的讲话非常明确,首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如果融不到钱那么资金成本不是百分之百吗?你根本没有可能,那不就是无穷大的资金成本吗?

真正地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P2P网贷需要构建信用体系,信用体系信用环境能够变得越来越好。更直白地讲,我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数据共享、信息分享这样一个机制怎样才能够尽快建立起来。现在网贷监管细则已经落地,其中也需要信息共享这样的机制使其更好地落地。

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数据资源,如何让数据资源尽快成为信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让机构、平台之间的信息打通,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Q:央行副行长易纲最近提到下一个阶段我们普惠金融还是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刚才提到宜农贷的时候说到我们现在两亿的成交额,在宜信整个大盘是九牛一毛,而且我们更多是公益色彩。我不知道以后宜农贷的模式怎么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A: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宜农贷不仅仅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一个非常棒的案例,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CSR的案例。怎么理解?我们企业来讲,特别是规模大一些的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宜信来讲我们企业社会责任做什么?你可以组织同事到养老院为老奶奶读书,你可以组织到海边捡一些废纸,但是可持续吗?不太容易。很广泛的兴趣吗?也不一定。有人对海边捡垃圾更有兴趣,有人对老奶奶帮扶讲故事更有兴趣。但是我们选择用自己的业务模式,我们已经把这个模式建立起来,并打造了相应的平台。那么扩展一下就可以延伸到这样的公益领域。而且大家都熟悉这样的模式,都为自己创立了这个模式所自豪。所以,用这些既有的资源做公益的事情,不是再好不过。

我们很多同事由于从事相关的公益工作,他们的自豪感让他对组织的认识更加的深刻,这个也是无形的价值,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不是一个亏钱的买卖,尽管财务上亏钱。另外我们宜农贷从理财者角度,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的业务。财富管理一个重要的资产类别,我们叫公益。你想一个高净值客户需要什么?高净值客户他在自己的财富管理过程中,除了钱生钱和保值增值之外,还要让这些赚出来的钱做更多好事儿。这些我们 宜信财富服务的高净值客户,基本都有公益的诉求。

国际上也是如此,国际财富管理机构高净值客户都有做公益的诉求。怎么做?宜农贷就是一个很好的配置和机会。我认为类似这样的看起来赔钱的事情,其实都是多赢,对于借款人也赢,对于出借人也赢,对于我们平台来讲也赢,对于当地小额信贷助农组织也赢,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式创新。

Q: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文化和技术层面上都有哪些门槛?在推广方面如何突破?

A:我们谈到技术创新不仅仅就是互联网,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创新,也包括金融技术。金融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举个例子,尤努斯教授把五个农户结成一组,这个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它是信贷技术。他把农户成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民间信任,民间信用能够释放出来,这也是这样的技术。

很多金融技术来讲,它的深刻度不亚于一些互联网技术。大家都在说大数据,那么真正最管用的数据是什么?那些信用数据、欺诈数据和违约数据上不知道拥有多少网购、社交的数据点。那些数据点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会不会越来越重要?答案是肯定的。

等到了几万、十几万数量的信用判定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大数据的作用将无限重要。例如身份识别在反欺诈上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

另外一个认识就是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刚才说的农户租拖拉机,拖拉机开的很远,我们可以知道拖拉机在什么地方,租烘干塔我们知道烘干塔运作的情况如何?这些都是通过传感器实时把信息都传过来。类似这样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也是非常管用的。

Q:我们开发金融产品的时候怎么考虑的?怎样去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

A:我们都是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研发。比如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宜人贷,当年进行创新的时候面临一个核心关键问题就是当全行业都是线下风控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风控?

宜信最早面临的战略问题是,当大家都说所谓美国英国的P2P是纯线上的时候,要不要线下风控?当年中国的信用环境和体系并不优越,这就决定了,如果我们只是在线上开展业务必然不会成功。所以,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一定是面对面的进行信息搜集、信息确认、信息整理才能做起来。

能够实现借款人一键获取信息的APP无疑就是杀手级应用。但是关键得保证在创新时兼顾借款人的需求和风险的防范,所以我们当时集整个公司的专家之力来做研发。当然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2012年和2013年不断地试错,终于在2014年、2015年走上了正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