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迈开数字化步伐 创造普惠金融新生态

2016-09-13 15:07:16 来源:

评论

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让金融变得更高效、更可触及、更便利,数字普惠金融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初衷和目标。

一直以来,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现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的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在即将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今年担任G20主席国的中国把数字普惠金融列为重要议题之一。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出席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时指出,今年G20将推数字普惠金融新原则,努力打通全球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对于加强金融包容性,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普惠金融迈出了数字化步伐,以其自身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传统普惠金融数十年无法企及的目标,将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普罗大众。

“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让金融变得更高效、更可触及、更便利,数字普惠金融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初衷和目标。”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会长唐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字技术驱动“弯道超车”

有分析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普惠金融道路上有很多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行业蓬勃发展。而依托于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通过解决实际场景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商业模式的重塑,都具有数字普惠金融的基因,推动着我国普惠金融生态的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焰在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带上了快车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发达国家普惠金融的“弯道超车”。“这体现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普及性、可负担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领先。”

唐宁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推动普惠金融更快实现,但数字技术必须和传统金融数据、金融技术创新相结合,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才能有效覆盖更广泛的小微企业、农村、低收入及偏远地区人群。数字化不单单是互联网技术创新,还包括金融技术创新等。信贷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数字技术联动,改变了金融的触达方式,共同推进普惠金融向深处拓展。

利用数字技术可在多维度、跨界、共享的金融领域进行广泛实践。数字化租赁、数字化保险、数字化理财等多个新兴领域可以相互推进,构建良性金融生态圈。据了解,宜信公司在融资租赁行业首创的“活体租赁”业务引发广泛关注。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作为抵押物的奶牛作为融资标的物,成功解决了农村养殖农户对购牛资金的刚性需求。此外,通过小额保险给奶牛“上保险”,有效降低了活体租赁疾病风险。

可持续与公益性并举

普惠金融的价值理念深植于惠及大众,面向未被传统金融体系覆盖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现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的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易纲坦言,普惠金融不同于救济金融,也有异于政策性金融,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和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寻求商业可持续的模式。如何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公益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对于实践普惠金融的机构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普惠金融可助力商业可持续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共赢。”唐宁指出。据了解,入选哈佛大学MBA案例库的“宜农贷”助农借贷平台,对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作了积极探索。爱心人士以一对一的方式将富余资金出借给远在农村贫困地区需要贷款资金支持的借款人,只象征性收取2%的爱心回报,使得受益方承担起创造价值的责任。自推出运行至今7年,已实现筹集2亿元的帮扶资金,构筑了一个借款人、出借人、当地小额信贷助农组织和借贷平台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此外,唐宁表示,国际财富管理机构的高净值客户都有做公益的诉求。公益是财富管理一个重要的资产类别,高净值客户除了保值增值之外,也需要通过公益来传递社会责任感。企业在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产品模式上做创新,也不失为一条兼顾可持续和公益性之间平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与风险并存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八项主要原则,其中包括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两条重要原则。

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国际普惠金融论坛上公布了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李焰指出,技术创新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对从业机构提出额外风险防控要求,如何平衡普惠与安全,成为监管和市场共同面临的挑战。

近日,银监会公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为网贷行业立规矩,坚持小额、分散原则,通过设置借款上限来提升网贷平台风险控制能力。唐宁认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一环就在于风险控制和征信体系。

利用当下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的机制有利于普惠金融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经过近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统筹信用信息和数据资源,让其成为信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可大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此外,当下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能单纯追求“一键即达”的客户服务体验,而需把控产品和服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利用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若缺乏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到达理财者或借款人手中,仍是低质量的产品,难以满足客户真实的金融需求。

“网贷细则的落地,对行业长期发展是里程碑事件,能够迎来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唐宁表示,网贷机构需在当下的监管格局下戴上“紧箍咒”,努力提升自身风控水平和管理水准,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创新中寻求一条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