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评滴滴欲发力阻击易到融资:必定是一场徒劳的“革命”

2016-09-22 14:48:24 来源:

评论

  近日,移动出行领域暗战不断,媒体先后曝出易到经营文件和融资文件,“易到二季度日均亏损3700万元”、“易到现金流减少”。易到之后官方宣称,“易到内部根本不存在此类型的文件”,并怀疑为竞争对手伪造故意抹黑易到。也有媒体人主动透风给易到,“接到一个约稿,是说希望阻击你们融资。”

  业内也确有传言称,滴滴专门成立了黑易到的专项小组,来阻击易到融资进展。如果滴滴故意抹黑易到欲阻碍其融资是真,那滴滴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来针对于比自己体量小很多的易到呢?

  移动出行市场的格局生变

  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移动出行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那么,滴滴霸主地位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其实可简单地总结成两个字:烧钱!

  移动出行行业的第一波大战,就是2014年,滴滴和快的开启的疯狂烧钱补贴的价格大战。滴滴、快的通过给用户和司机高额补贴,迅速占据了大部分移动出行市场。据媒体统计,在滴滴最开始与快的的烧钱大战中,截止2014年5月17日,滴滴就已补贴烧掉了14亿元;快的也补贴烧掉超过10亿元。

  经过天价补贴后迫于资本压力,快的2015年2月被滴滴吞并,滴滴成功成为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平台。而且,仅一年时间,滴滴这家创业公司的估值已经涨到100亿美元!

  滴滴快的合并后,据普华永道在9月公布的一份财务报告显示,滴滴快的公司的净亏损已超过其收入的300%。据滴滴、快的各自的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前5个月滴滴的亏损超3亿美元,快的亏损超2.6亿美元。分析认为,滴滴(含快的)以近6亿美元的净亏损,继续以同样的力度补贴,滴滴(含快的)的年度亏损就会达到14亿美元。

  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回忆滴滴、快的烧钱大战时表示,“我们支持滴滴,阿里巴巴支持快的,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天大概亏损2000万-3000万,最高一天亏4000万,最后在很多资本的撮合下合并了。”

  滴滴成功“干掉“快的之后,并没有停止烧钱补贴,因为全球移动出行的霸主Uber正式进入中国,滴滴只好再次调转矛头,继续用烧钱战略迎战估值更高的Uber。

  在滴滴、Uber掀起的烧钱补贴下,整个2015年中国专车行业补贴共烧掉了超200亿,双方也深陷亏损困境。据Uber CEO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的透露,Uber2015年在中国一年烧了超过10亿美元。近日,知名自媒体人曝出滴滴老股东兜售股权文件显示,“滴滴2015年亏损了122亿元“这意味着,滴滴2015年的每个月都亏损掉了超10亿元。

  迫于一直烧钱看不到盈利期限,资本方开始施压。最终,Uber用中国业务换取了滴滴20%股权。滴滴再次在烧钱大战中取胜,成为移动出行市场的真正巨头。并入Uber中国后,滴滴这家成立四年的公司,估值高达约350亿美元。

  原以为网约车市场大势已定,但情况并非如此。

  早在2010年开创中国专车市场的易到,在乐视强大资本和生态资源的支持下,在2015年开启了绝地反击,通过创新生态充返等营销活动,加上自身一直坚持的偏高端的差异化服务体验,使得其整体业务大幅获得提升,日订单迅速在6月突破100万,并一度紧逼Uber中国。

  早在今年4月,中国专车市场就形成了滴滴、Uber中国、易到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易到从2015年11月开始发力,到2016年4月,在周活跃用户量上已直逼Uber中国,在5月、6月还成功超越Uber中国。

  Uber中国的卖身,原来位居第三的易到,也自然晋升为行业老二。身为巨无霸的滴滴,是否会在意易到这个新上位的老二?答案是肯定的,专车新政的下发,更有利于一直走高端服务路线的易到,而滴滴自身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太高。况且,易到还具有乐视这样一个有利的支点。

  成为第二的易到具备足够的杠杆效应

  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补贴大战也开始慢慢消退,而这却意味着专车市场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过去一直靠补贴撬动市场的杠杆将消失,市场将真正回归到服务本身的竞争层面。这种情况下,一直靠补贴来撬动市场的滴滴优势不再。

  滴滴今年6月开始停止补贴,转而在全国众多城市进行涨价,来减少一直以来的亏损。随着滴滴在各个城市30%的涨价,大批用户开始逃离,更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日订单减少400万,其估值也大幅缩水100亿。“根据易观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渗透率在7月下跌了10%,其日均活跃用户在8月更是减少了300万,暴跌超31%。

  有分析人士认为,滴滴一直持续的烧钱模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滴滴现在通过涨价来收割用户的盈利手段,引发用户不断逃离的现象是早就可以预见的。滴滴一直以来都依赖于通过高额补贴来获得更多的用户量,导致大部分原本属于公交、地铁的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用户群涌入,但他们并不会为滴滴的涨价买单,而是会逃回原有出行方式。

  与滴滴、Uber烧钱战略不同的是,易到一直不认为烧钱模式是可持续的健康模式,反而坚持深耕用户服务体验和创新发展差异化战略。事实也证明,易到坚持深耕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来撬动用户的杠杆,才真正长久有效。

  对于易到一直坚持的深耕高端服务体验,外界也一致对其服务形成“高品质车型、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的良好口碑。此外,易到还坚持创新双向选车、个人用车偏好、收藏司机、双向评价体系等个性化功能,不断提升基于信任的用户体验。

  专车新政明确规定“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易到通过6年专注高端市场的布局,积累了一群忠诚度较高的高端用户群体,他们更关注服务体验,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从而也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司机。然而,对滴滴来说,专车新规的约束下,一直急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下纳入的众多低端车源和用户,都将必须进行一次大清洗,来筛选出真正有粘性的用户。

  商业模式上,易到与乐视进行了更深度融合的创新,并成功打造了“共享汽车生态“战略。易到+乐视,即汽车与出行软件融合的汽车生态圈,也引领了未来汽车产业布局的大趋势,赢得了行业的纷纷效仿与跟随,苹果+滴滴就是其中的跟随者之一。

  可以说,滴滴的价格杠杆已经消失,易到自身服务和与乐视创新商业模式的杠杆效应正在发力。艾瑞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易到月活用户已经持续7个月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滴滴体量的不断缩水,易到持续的壮大,让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的缩小。

  选择阻击易到融资,滴滴能如愿吗?

  滴滴目前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旗下公司繁多,主要以滴滴系、快的系和创新业务Uber中国系为主,另外还包括滴滴密集成立的新公司,其业务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投资、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在投资人面前,滴滴数百亿美元的估值,不再是寄托于这款出行软件的成败,而是寄托于这个产业帝国的未来。

  这种情况下,滴滴当然不能容许这个未来是未知的。但目前,专车行业渗透率才有1%,简单来说这个市场才刚刚被打开,未来的确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未知。体量之争过渡到服务之争后,原有优势不再的滴滴,正是看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滴滴需要尽早地除掉任何能带来忧患的竞争者,而正崛起的、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易到,就成为了滴滴目前的唯一威胁。

  滴滴阻击易到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但滴滴有意选择了最快扼杀竞争对手的方法:唱衰易到的运营表现,让资本市场对易到“失望“,进而让易到直接拿不到钱“断粮而死”。滴滴这样选择的原因主要是:滴滴或许是认为,其目前已经基本掏空了所有关注出行市场的投资者的口袋(《华尔街见闻》曾援引知情人士称,滴滴在6月新一轮融资后将持有超1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者应该没有必要再投资比自己小很多的易到、”运营较差“的易到。

  不过,滴滴阻击对手融资的方式,注定将是一场徒劳的“革命“,无数的先例也都是这样的结果。滴滴、易到提供的服务虽然都是出行,但各自的商业模式却并不相同:滴滴是出行服务商,而易到是出行生活方式的服务商。

  易到通过与乐视生态不断融合创新,把与出行、车生活相关的一切人和资源都连接起来。易到不只是提供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与车相关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解决,而且是更多具有惊喜感的增值服务,例如易到免费送硬件、免费送生态内容、会员半价日、一键直达目的地、免费试驾等,都获得了众多用户极大地追捧。其中,易到会员半价日多次为第三方合作伙伴引流超90万人次,此外易到也为乐视引流超70万新会员用户。

  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出行市场的分析人士曾指出,“乐视+易到通过移动出行入口,结合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等,深度布局移动出行产业,重构了车、人、社会之间的生态圈的模式。”这也让“乐视+易到”模式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已成为乐视生态的核心入口的易到,随着其共享汽车生态战略与乐视生态深度互相打通会员体系,易到用户可享受更加品质化、多样化和更多附加价值的生态服务体验,而非单一的出行服务。未来,易到将通过与更多第三方伙伴合作,把出行与线下生活服务场景融合打通,如生活服务、购物、娱乐、社交、金融、保险、理财等消费服务,向用户(包括司机)提供“全生活场景”的服务。

  易到共享汽车生态也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型。在开放的理念下,未来易到将吸纳越来越多的商家、车企、金融理财公司等生态伙伴进来共同化反,除广告、消费分成收入外,更多的收入来源还包括硬件售卖、分销、渠道佣金、会员费、金融收益等。未来,共享平台价值凸显的易到,将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入口。

  而且,目前资本市场热钱也很多,唯一缺少的好投资项目。乐视汽车最新获得10.8亿美金的融资,就是最好的证明。再者,渗透率只有1%的出行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仍有投资价值。易到作为乐视汽车的重要子生态,又具备领先的商业模式,其成功融资也将不是问题。

  不管滴滴这次是否动了歪脑筋,但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与竞争对手真正较量下成为真正的王者。滴滴若想成为这样的王者,则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依靠其庞大的体量拼服务,拼创新上,通过筑起真正服务的高墙壁垒,把任何竞争者都围堵在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