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等了2年,寡姐携新作回归,我要狠刷三遍

2023-08-03 09:25:53 来源:腾讯网

评论

等了2年,寡姐携新作回归,我要狠刷三遍

「寡姐」离开漫威,已经两年了。

这两年,她没有一部主演新片上映。

直到最近,才终于回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预告片刚一释出,就把鱼叔惊艳到了。

依然美丽,依然性感,依然气质卓绝。

不仅如此,寡姐这回还极大胆地贡献了银幕全裸

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女神如此为艺术献身?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这部它——

《小行星城》

Asteroid City

画面一出,相信许多影迷就已经猜到了。

导演,是电影界的「审美天花板」韦斯·安德森

前阵子,短视频就曾刮起一阵「韦斯·安德森滤镜」风。

无论国外国内,这个标签迅速成为高流量的密码。

随便打开一个视频,几乎都能让人感到「以假乱真」。

甚至,还有不少网友专门出教程。

从穿着打扮,到后期调色,全方位教你如何打造「韦氏美学」。

虽说这一拍摄风格火遍全网,但或许很多人对韦斯·安德森并不熟悉。

作为电影界著名的「强迫症」患者,他堪称全才

所有电影自编自导不说。

服装、道具、摄影、配乐……

每一个细节,他都要牢牢掌控。

这种对电影制作的极致把控,成就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

最为显著的特点,自然是对称性构图和梦幻色调。

俗称,治愈强迫症的福音。

就拿他最具代表性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来看。

想必有不少观众喜欢他,就是被精致的画面所吸引。

据他合作过的摄影师所说,导演每天走进片场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询问摄影机是否放在中间。

电影中的画面,也确实印证了这点。

大到酒店全景,小到泡澡的场景。

甚至连蛋糕盒的特写镜头都不放过。

这世界上,就没有韦斯·安德森对称不了的画面。

舒适,观感着实很舒适。

在此基础上,童话般的色调更是神来一笔。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它是梦幻的芭比粉。

《月升王国》里,它是温馨的柠檬黄。

而到了《小行星城》这里,它变成了令人愉悦的蒂凡尼蓝。

这「多巴胺配色」,绝对是行走在时尚前线的弄潮儿。

也难怪会有影迷常把那句话挂在嘴上:

提高审美这件事,你妈可能教不了你,但韦斯·安德森行。

确实,很行。

韦斯·安德森变态般的强迫症,不仅体现在静态画面的对称。

更在于每一个运动镜头的规整。

平行位移。

中心推拉。

上下仰俯。

180°翻转。

这种极致的对称画面+整齐运镜,给他的电影带来了一种卡通式的幽默感。

比如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那段经典的追逐戏。

明明身处危急时刻,可角色的对话却依然不紧不慢。

误入教堂、闯进比赛、玩闹般的枪战……

性格鲜明且怪诞的人物,配合木偶戏般的动作,宛如可爱的卡通。

不得不承认,韦斯·安德森绝对是好莱坞独一无二的黑色幽默大师。

到了《小行星城》中,他的形式感更加肆无忌惮。

直接用电视+舞台剧的形式,讲了一个「戏中戏中戏」的嵌套故事。

第一层,是电视台讲述一个剧作家创作剧本的故事。

画面由电视直播间,逐渐变为戏剧舞台。

第二层,是舞台上讲述一个《小行星城》的故事。

画面由黑白的幕后,转向彩色的戏内。

因此,电影里的每个场景都具有很强的舞台剧化特质。

角色的出画和入画能明显地被感知。

标志性的横移镜头,也是在舞台剧中很常见的一种告知观众人物状态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很直白地告诉观众:

故事是虚构的,你是旁观者

对于强调沉浸体验的电影而言,这很奇怪。

别说形式了,内容上也开始强行拉着观众在戏里戏外反复横跳。

信息量密集到鱼叔反复刷了三遍,才看出个所以然。

不愧是好莱坞最叛逆的导演。

这也说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值得反复品味。

只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仅仅拥有无数死忠影迷。

不少明星大咖,也是他的铁粉。

只要能在他的电影里小露一面,根本无所谓角色大小,片酬多少。

就说这次的新片《小行星城》。

认明星,几乎成了观影的一大惊喜。

故事发生在位于美国西部偏远沙漠中的小行星城。

之所以叫小行星城,是因为在公元3007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在这里。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陨石坑,也留下了来自外太空的陨石碎片。

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个风貌独特的小镇。

成为了各路科技迷和天文爱好者的聚集胜地。

小镇地理偏僻,总人口只有87人。

但和每一个旅游景点一样。

餐厅、旅馆、加油站……

旅途必备的设施,一个都不少。

这里,即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学夏令营。

家长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形形色色的旅客陆陆续续地涌入小镇。

活动的主角,是一群热衷科技发明的天才少年。

他们的小发明,奇思妙想,充满创意。

可单人操控的便携式飞行器。

可远距离粉碎目标的粒子分解枪。

利用宇宙射线让植物加速生长的培养装置。

(不过会让蔬菜出现毒性)

可在星体上投射图像的天文成像仪。

但,所有这些小发明,都没有颁奖礼当晚的一件事更神奇——

外星人突然造访地球。

一瞬间,所有人屏息凝视,不敢作声。

好在,他没有任何侵略目的。

而是静悄悄的走下飞船,蹑手蹑脚地拿走了放在地上的小陨石。

顺便,留下一张友好的纪念照。

结束。

‍看似无害的举措,引来了军方的巨大骚动。

很快,政府临时宣布要将小行星城隔离。

对内,实施军事管控,不让他们与外界联系。

对外,连夜编造故事,掩盖事实。

突然被封锁的人,自然不甘就此作罢。

索性联合起来,设局联系外界,曝光真相。

前面也说过了,这部电影是戏中戏中戏的结构。

没错,上面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是一部名为《小行星城》的舞台剧。

舞台之外,又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呈现出这部剧的创作幕后。

作为区分,舞台部分是彩色+宽银幕。

而到了电视节目和幕后,则是黑白+窄画幅。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

导演不断借演员之口,反复提醒观众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

那么,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主角,通常都遇到了情感创伤或精神危机。

《小行星城》的主角奥吉(詹森·舒瓦兹曼饰)也一样。

他是一名战地记者。

不久前,妻子病逝。

面对儿子和三个女儿,奥吉内心饱受困扰。

如何「像大人一样」告诉孩子这个噩耗?

身为鳏夫,自己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一系列问题,令他焦头烂额。

表面上,故事讲的是家庭危机。

但从深层次来看,是人类对未知的恐惧。

这种不安感,也从戏中延续到舞台之外。

电影后半段,饰演奥吉的「演员」突然离开舞台,闯入后台。

愤怒地撕掉假胡子后,向导演诉说自己的迷茫。

他无法理解戏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写,但却不可控制的代入奥吉。

可越是想要寻求解答,反而越是迷惘。

他一头扎进思维的漩涡,不断质问自己——

在广袤的宇宙之中,不是应该有某种答案吗?

说罢起身离去。

留下无措的导演,和屏幕前一头雾水的观众两两相望。

韦斯·安德森在戛纳的采访中表示——

电影的部分内容和我们在生活中无法控制的事物有关。

得到这个答案之后,奥吉的举措变得合理了。

延伸到故事发生的1955年,正值美俄冷战。

二战的恐慌尚未褪去,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如火如荼地展开。

复杂的环境下,普通人的精神状态大都围绕着三个词:复杂、混乱、迷茫。

孤独,成为必然。

无法沟通,也是常态。

被时代逼迫着向前进的人们,急需找到生活的希望。

奥吉找到了同样陷入迷茫的女演员,米琪(斯嘉丽·约翰逊饰)。

两人互诉衷肠,相互慰藉。

看似有了新的开始。

但正如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空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永远是那么遥远。

离开小行星城之后,谁又能说得准呢?

所谓答案,本就是虚妄。

自我怀疑,才是人生的常态。

照旧是随便截一帧就能当壁纸的精巧画面。

故事也秉持着一贯的「成人童话」风格。

时不时蹦出一个「韦氏幽默」,让观众忍俊不禁。

按理来说,作为一部典型的韦斯·安德森之作,《小行星城》口碑应该还不错。

可奇怪的是,观众这次好像并没有那么买账。

豆瓣6.8的评分,打破了导演不低于7分的纪录。

鱼叔看来,这部片的问题就出在于,它实在是太「典型」了

对于韦斯·安德森而言,电影更像是一个极致的艺术实验品。

他不断打通各种电影表现形式,尝试探索新的叙述可能。

沉重的议题,往往被隐藏在精巧的设计背后。

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它的本体是小说

是一个集合了谋杀、阴谋和暴力的故事。

潜藏在背后的,则是对战前欧洲黄金时代的缅怀

安德森却采用游戏般的叙事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

跟着电影的逻辑一起玩,也能看得很开心。

又比如《法兰西特派》,它是以杂志的形式展开。

结构越发复杂,故事关联性不再紧密。

组合在一起,是对逝去的纸媒黄金时代的一次致敬。

这一次,口碑就有些下滑。

当电影内核上升到谈创作的层面,很容易劝退一些来「玩游戏」的观众。

到了《小行星城》,韦斯·安德森更是砌起一堵高墙。

在舞台剧的包裹下,直接放弃故事的基本叙事性和逻辑性。

繁复的结构,大段的台词,很容易让观众感到信息过载。

而最容易代入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抽象。

所有的一切,只为作品的内核服务。

借用影迷的一句评价:这部电影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诗意沉思

但问题是,这个内核过于宏大。

在创作者看来,诗意沉思是对自我和社会的反思。

可对于想看故事的观众而言,确实很容易感到言之无物。

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到《小行星城》。

本质上,这是韦斯·安德森的个人进化。

越来越沉溺于风格化的他,早已用形式吞噬了内容。

喜欢还是讨厌,都有各自的道理。

正如《Variety》的评价所说——

《小行星城》看起来令人惊艳,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只适合安德森的忠实粉丝,或许甚至连他们都不会太多。

当然,在好莱坞商业电影席卷全球的时候。

韦斯·安德森对电影的偏执和纯粹,却又显得那么独特和闪亮。

不可否认的是,他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不可替代的「异类」。

作为他的骨灰级影迷。

鱼叔依然很期待下一部浪漫的「成人童话」。

全文完。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