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两座丝路古城,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2023-08-08 19:31:02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夕阳余晖下,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熠熠生辉、光影交错。文物保护员古丽拜克热·买明背着相机穿行在她视为珍宝的残垣断壁中,认真巡查维护、观察记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在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坐落着历史名城希瓦。乌学者马沙利卜·阿卜杜拉耶夫告诉记者,在中乌两国联合努力下,一度失修残破的希瓦古城如今光彩再现。

这两座丝路古城,正在续写着千年丝路文明的佳话。

“我对这里的每座建筑、每面墙壁都太熟悉了。”40岁的古丽拜克热对记者说。沿着故城蜿蜒曲折的巷道,她边走边拍。拍照是为了分析对比城体是否发生破损变化。作为交河故城的一名文保员,她已在这里工作10年。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区以西,因河道分流城下,故称为“交河”。它整体两头窄、中间宽,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叶扁舟,停靠在吐鲁番盆地的绿洲之中。

受战争、自然等因素影响,这座丝路名城的辉煌逐渐随历史散去,繁华城池慢慢变为破败废墟。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考古文物调查人员到此开展工作,这座千年故城才重新被世人所知。古丽拜克热的爷爷热合曼·色提和父亲买明·热合曼都是交河故城的文保员,一家三代人接力守护交河故城达半个世纪。

古丽拜克热说,爷爷热合曼1972年开始工作时,是当时交河故城唯一的文保员。如今,这支队伍已扩展到8人。古丽拜克热和同事们每日在此巡查、维护,为游客讲解故城历史,保障游客安全参观,同时和敦煌研究院等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合作,对交河故城进行研究性保护。

她说,她最骄傲的事就是参与了交河故城申遗工作。2014年6月22日,交河故城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国家在交河故城保护方面的投入总额已超1亿元。2022年,交河故城迎来第五期本体加固工程。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座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保护重在行动。中国在遗产保护事业方面的努力,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赴外开展联合考古项目36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21个国家,与3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基金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现代考古学增添更多中国贡献。

乌兹别克斯坦的千年古城希瓦的修复就是这样一个中外合作项目。

在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千年古城希瓦,城里有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但因年久失修,部分古建不同程度受损。

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决定合作开展希瓦古城保护修复工作。2019年,这一项目顺利竣工。

得益于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修复项目以及中国专家的匠心巧思,希瓦古城的历史风貌重新焕发生机。这一修复工作得到乌方高度认可,中方经验将直接运用于其他地区的历史古迹修复中。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科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马沙利卜·阿卜杜拉耶夫说,中国专家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对希瓦古城原貌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并据此制定了修复计划。本着“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中国专家在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同时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他说,在修复过程中,中国专家与学者住在希瓦,每天都会讨论如何更好地展开工作,并与本地专家、民众直接交流合作。

“中国专家总是非常认真地工作,小心地对待希瓦古城遗迹。在与他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国专家的真诚和对乌兹别克斯坦文化的珍视态度。我非常感谢并且尊敬中国专家。”参与希瓦古城修复的当地居民科米尔·奥利莫夫说。

希瓦古城伊钦·卡拉内城博物馆馆长沙基尔·马达米诺夫说:“中国专家在希瓦古城的修复工作持续了3年,现在古城变得非常美丽。每次看到修复后的古城,这里的居民都非常骄傲,因为这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瑰宝。”

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诗人纳沃伊说:“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中外考古人通过联合考古,展开跨时空对话,接续文明脉络,续写千年友谊。

策划:倪四义 李自良

监制:冯俊扬 邓玉山

统筹:闫珺岩 徐海静 曹志恒

执行:赵戈 孙浩 王丰丰

记者:邓玉山 赵戈 王科文 王菲 郝昭 李奥 黄河 赵冰

剪辑:李麟寅 郝昭 淡然 王玉珏

编辑:孙浩 王丰丰 沈浩洋 杨舒怡 刘健 淡然 袁原 王申

新华社国际部 新疆分社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