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投资 >

“公募明星”失去舞台 基金“流量化”终成“黄粱梦”

2023-10-12 11:32:01 来源:江苏经济网

评论

日前,鉴于美债收益率走高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多家国内公募机构在节后首个交易日(10月9日)对资本市场发出预警。有趣的是,预警并未引发广泛关注,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反而是另一件事——“公募明星”卸任,特别是“公募一姐”葛兰的卸任更是引发舆论哗然。作为基金高涨年代被捧出的“偶像”,以葛兰为代表的“公募明星”曾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为相关公司吸引了数以亿万计的财富。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随着基金市场大环境不振,“公募明星”们的神话不断破灭,招致广大基民口诛笔伐,曾经轰轰烈烈的基金“流量化”终究成了“黄粱梦”。与此同时,近期不断发酵“浙江国祥超募”事件,其中不乏明星基金,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募经营模式的质疑。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行业正在经历“去规模化”“去明星化”,合规经营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助于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葛兰、蔡嵩松们的时代悄然落幕


(资料图)

9月29日,诺安基金发布公告称,蔡嵩松因个人原因正式离任诺安成长、诺安和鑫、诺安积极回报3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而就在前一天,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葛兰将卸任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基金经理。

作为公募经理中的两大“顶流”,蔡嵩松与葛兰用“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来形容毫不为过。公开信息显示,蔡嵩松于2017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以激进的投资风格著称,2019年,其管理的基金年度收益高达95.44%,投资者给其冠以“蔡神”的称号。同样,葛兰也有过高光时刻,2019年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涨幅高达75.23%;2020年,葛兰因重仓英科医疗年内涨幅超过14倍再度“出圈”,被投资者热捧为“医药女神”。

类似葛兰、蔡嵩松这样的明星经理还有很多,华泰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此前长达数年的结构性上涨行情中,因少数行业表现抢眼,出现了不少带有行业特征的明星经理,不少基金公司也押注行业打造‘流量基金’,‘造神运动’一度风靡基金业。”

不过,随着行业大幅调整,曾经的“神”也没了往日的吸金能力,反而亏损连连。据记者查询数据,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亏损了352亿元,中欧明睿新起点亏损8.8亿元,中欧医疗创新亏损81亿元,中欧阿尔法亏损51.7亿元,中欧研究精选亏损10.5亿元,合计亏损超过500亿元。业绩反转之下,投资者对其的称呼也从“医药女神”变成了“葛韭菜”。同样,蔡嵩松的表现也很糟糕,遭到投资者怒喷。

如今,他们两人的卸任,几乎标志着公募基金“群星闪耀”的时代已经悄然落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今年至少已有十多位百亿级基金经理选择“瘦身”,降低基金管理规模,甚至干脆离职。另据wind数据,截至9月30日,包括券商资管和基金公司在内的197家公司中,前三季度有333位基金经理离任,离任基金数量为过去5年同期最多。

经理颜值与业绩间的“玄学”

明星经理虽然正在大量“谢幕”,但其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却仍在。近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一篇英文论文引起不少基金经理愤怒。“还以为是个风水号,结果是正经发表的论文,简直难以想象。”有公募基金经理如是吐槽。

在这篇引发基金从业者“公愤”的论文中,作者提出基金经理面部吸引力评分基于一项前沿美容预测技术,也是一项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的面部美容预测来量化基金经理的面部吸引力,并罗列了一众基金经理的照片进行评分。通过实证分析,作者得出结论,那些由“面貌不吸引人”的经理管理的基金在年度绩效上比“吸引人”的基金经理要好2%以上。同时,文章还显示,如果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这些“好看”的基金经理照片,那么就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此外,颜值更高的基金经理也有更多晋升机会等。

“总体而言文章还是比较有趣的,但结果可能是有偏的。”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论文选取的多数基金经理都任职于近些年基金‘流量化’时期,作为机构包装出来的‘明星’,长相自然变得更为重要。”该专家还表示,如果选取更早时期的经理,或许会得出新的结论,但通过颜值推断能力并不符合科学精神,更像是一种“玄学”。

上述华泰证券相关人士则豁达地表示:“基金投资结果至上,今年以来基金赚钱效果不佳,投资者有批评和调侃都是正常的,我们既然选择了‘造神’,就应该坦然接受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募明星”的私人信息也进一步弱化了投资者对投资基金的信心。今年4月,一则“女基金经理豪购上海翠湖四期390m2豪宅”消息流传甚广,不少网友猜测为葛兰,尽管随后遭到辟谣,但批评之声仍然不断。而如今卸任,葛兰收取高达33亿元管理费的信息又一次将其推至风口浪尖。有基民表示:“亏成这样怎么好意思收这么多钱,现在我对公募基金已经没有任何好感了,解套以后再也不买了。”

梦醒后仍须回归合规管理

如今,随着“公募明星”逐渐远离舞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认识到基金“流量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快速吸金,但长期而言于行业发展弊大于利。一位从业者表示,一只基金的管理,仰赖于一个团队、一个公司整体的通力合作,不应过度神化某一个人的存在。

随着黄粱梦醒,呼吁合规经营成为行业共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去规模化”“去明星化”。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说:“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有一定的规模限制。在规模、数量增大以后,往往对原有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会有很大影响。”对于当前的去明星化进程,王铁牛持积极态度,“一些‘明星基金’减负是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新任基金经理和老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内会共同管理这个产品,对于培养后续梯队、提升基金公司整体投研能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环业投资集团(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建议,相关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优秀基金经理,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要注重多元化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团队建设,避免投资风格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风险;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风险。

与此同时,监管层面对于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规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强化。近期,多位券商从业者表示,监管机构在业内下发通知,要求持续优化公募基金券商交易模式,规范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证券交易。而在去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便指出,推动基金管理人加强品牌建设与声誉管理,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对于销售机构,要切实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严禁短期激励行为,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准确来说‘基金明星’的出现是市场野蛮生长的情况下,机构与基民的共同选择,只有不断强化合规管理才能避免葛兰之后仍有‘葛兰’。”上述华泰证券相关人士如是感慨。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9 联系QQ:5 0 8 0 6 3 3 5 9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cn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营网 版权所有